钕鐵硼的發展曆程

首頁    新聞動态    钕鐵硼的發展曆程

钕鐵硼磁鐵的發展曆程

       5000年前人類發現天然磁鐵(Fe3O4)。

       2300年前中國人將(jiāng)天然磁鐵磨成(chéng)勺型放在光滑的平面(miàn)上,在地磁的作用下,勺柄指南,曰“司南”,此即世界上第一個指南儀。

       1000年前中國人用磁鐵與鐵針摩擦磁化,制成(chéng)世界最早的指南針。

       1100年左右中國將(jiāng)磁鐵針和方位盤聯成(chéng)一體,成(chéng)爲磁鐵式指南儀,用于航海。

       1405-1432年鄭和憑指南儀開始人類曆史上航海的偉大創舉。

       1488-1521年哥倫布、伽馬、麥哲倫使用羅盤儀進行了聞名全球的航海發現。

       1600年英國人威廉·吉伯發表了關于磁的專著“磁鐵”,發展了古希臘人泰勒斯、亞裏士多德等前人有關磁的認識和實驗。

       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C.庫侖用扭枰建立了描述電荷與磁極間作用力的“庫侖定律”。

       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H.C.奧斯特發現電流感生磁力。

       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M.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

       1873年英國物理學家J.C.麥克斯韋在其專著“論電和磁”中完成(chéng)了統一的電磁理論。

       1898-1899年法國物理學家P.居裏發現鐵磁性物質在特定溫度下(居裏溫度)變爲順磁性的現象。

       1905年法國物理學家P.I.郎之萬基于統計力學理論解釋了順磁性随溫度的變化。

       1907年法國物理學家P.E.外斯提出分子場理論,擴展了郎之萬的理論。

       1921年奧地利物理學家W.泡利提出玻爾磁子作爲原子磁矩的基本單位。美國物理學家A.康普頓提出電子也具有自旋相應的磁矩。

       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P.A.M.狄拉克用相對論量子力學完美地解釋了電子的内禀自旋和磁矩。并與德國物理學家W.海森伯一起(qǐ)證明了靜電起(qǐ)源的交換力的存在,奠定了現代磁學的基礎。

      1936年蘇聯物理學家郎道(dào)完成(chéng)了巨著“理論物理學教程”,其中包含全面(miàn)而精彩地論述現代電磁學和鐵磁學的篇章。

      1936-1948年法國物理學家L.奈耳提出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的概念和理論,并在随後多年的研究中深化了對物質磁性的認識。

      1967年旅美奧地利物理學家K.J.斯奈特在量子磁學的指導下發現了磁能(néng)積空前高的稀土磁鐵(SmCo5),從而揭開了永磁材料發展的新篇章。

      1967年,美國Dayton大學的Strnat等,研制成(chéng)钐钴磁鐵,标志著(zhe)稀土磁鐵時代的到來。

      1974年第二代稀土永磁-Sm2Co17問世。

      1982年日本住友特殊金屬的佐川真人(Masato Sagawa)發明钕鐵硼磁鐵,第三代稀土永磁-Nd2Fe14B問世。

      1990年原子間隙磁鐵-Sm-Fe-N問世。

      1991年德國物理學家E.F.克内勒提出了雙相複合磁鐵交換作用的理論基礎,指出了納米晶磁鐵的發展前景。

      随著(zhe)社會的發展,磁鐵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,從高科技産品到最簡單的包裝磁。

      目前應用最爲廣泛的還是钕鐵硼磁鐵鐵氧體磁鐵

      從磁鐵的發展曆史來看,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,人們主要使用碳鋼、鎢鋼、鉻鋼和钴鋼作永磁材料。

     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,鋁鎳钴磁鐵開發成(chéng)功,才使磁鐵的大規模應用成(chéng)爲可能(néng)。

      五十年代,鋇鐵氧體磁鐵的出現,既降低了永磁體成(chéng)本,又將(jiāng)永磁材料的應用範圍拓寬到高頻領域。

      到六十年代,钐钴永磁的出現,則爲磁鐵的應用開辟了一個新時代。迄今爲止,稀土永磁已經曆第一代SmCo5,第二代沉澱硬化型Sm2Co17,發展到第三代Nd-Fe-B永磁材料。目前鐵氧體磁鐵仍然是用量最大的永磁材料,但钕鐵硼磁鐵的産值已大大超過鐵氧體永磁材料,钕鐵硼磁鐵的生産已發展成(chéng)一大産業。

2022年11月11日 16:38
浏覽量:0
收藏

ARTICLES

文章詳情